​《红楼梦》里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,宝黛的判词为何放在一起?

2025-09-03 02:41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《红楼梦》里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,宝黛的判词为何放在一起?

《红楼梦》里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,书中又为何要把两位女主的判词放在一起,其实大有深意。先看这两句的判词:“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。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里埋。”

前两句是人物的德行与才情:“可叹停机德”说的是宝钗具有乐羊之妻的美德,林黛玉具有谢道韫的才情。后两句是写人物的结局:“玉带林中挂”说的是黛玉最终是上吊自杀,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泪尽而亡。

那么,到底是上吊自杀好呢还是泪尽而亡好呢?从木石前盟来看,绛株仙草(林黛玉)来人世间报恩的,要感谢神瑛侍者(贾宝玉)甘露浇灌之恩,如此一来泪尽而亡比较合理,也具有悲剧的审美情趣;那么,上吊之说有没有合理性呢?

当然有。读完整部《红楼梦》我们就能看出,表面上看贾母对林黛玉这个外孙女当心肝宝贝一样看待,但实际上后来因为她病若西施,性格孤僻,贾母也失去了最后的耐心,在她看来这样的人不能跟宝玉担当振兴贾府未来的重任,所以被无情抛弃。何以为证?

在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二回,黛玉做了梦,梦中凤姐告诉她,她父亲林如海又娶了一位太太也就是她的继母,这位继母要把她接回去嫁给她家的一位亲戚做续弦。

黛玉以为凤姐跟她开玩笑,但她还是找到贾母,没想到贾母却说风凉话:“不关我的事,你总在这里也不是个了局。续弦也不错,还能多得一副好妆奁。” 然后宝玉出现了,把他的心掏出来给她看,让她看出他的一片真心。

“假作真时真亦假,真作假时假亦真”,这虽然是一个梦,但这显示她内心深处也知道这个贾府只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,那就是宝玉,其他人都是假的。但是后来贾府这个唯一真正关心她的人却娶了宝钗,这也成了压死她生命最后一根稻草。

此时她想到以死来抗争,但死的方式却是不同,如果选择一般的服毒与跳井自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,因为这样的死因可以被掩盖,诸如病死、失足而死。

但若是选择在贾府的树林中上吊而死却大有不同,这显示黛玉抗争的勇气与内心的不甘,而且是要让所有人知道:

贾府竟把一个孤苦伶仃的至亲孤女逼上选择上吊而死这种决绝方式,贾府满口所谓的仁义道德都是道貌岸然的,也让贾府蒙羞。

而且黛玉这样上吊自杀极端的方式是对贾府无声的控诉,这也强化了悲剧效果,贾府的大厦将倾与树倒猢狲散的命运,已经是昭然若揭了。

那么,书中又为何要把黛玉与宝钗的判词放在一起。其实,很多人喜欢把宝钗和黛玉这两个人截然对立分开,但在我看来其实她们就是一个人,是一体二面所以要放在一起。黛玉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感性与灵魂,而宝钗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理性与肉体,这两者结合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。

宝玉跟黛玉是柏拉图似的精神恋爱,最终跟“体丰怯热”的宝钗完成世俗的婚姻。这样就像我们人正常人的婚姻一样,两个人从恋爱到肉体的结合。

《红楼梦》是我们一辈子都要读的书,年轻时,我们喜欢书中的黛玉,因为那时的我们像黛玉一样,任性洒脱,在厌恶矫揉造作的背后对人生有诸多的愿景期待。

成家后,我们喜欢宝钗贤妻良母的形象,理解她的忍辱负重背后的委曲求全;老了后,我们同情刘姥姥多一点,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,体悟到她强颜欢笑背后的万般无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