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五行里“克”是什么意思?

2025-07-17 10:54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五行里“克”是什么意思?

前面我分享过什么是五行的“生”,五行里的“克”同样有很多可以说道的地方。

说到“克”,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字都会下意识觉得不好,遇到算命的一说“他克你”,那肯定就急眼了:这可咋办啊大师?

但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克”的含义早就得到了多次补充,它背后反映的正好是中国从“好战民族”转变成“和平民族”的过程

最初的时候,“克”就是战胜、消灭。像成语里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
作为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邹衍,他提出了“五德终始说”,就是通过五行解释,为什么商朝能灭夏,周朝能灭商,以及预测了下一个能取代周的是哪个国家。

“黄帝之时,天先见大螾大蝼。黄帝曰:“土气胜。”土气胜,故其色尚黄,其事则土。

及禹之时,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。禹曰:“木气胜。”木气胜,故其色尚青,其事则木。

及汤之时,天先见金刃生于水。汤曰:“金气胜。”金气胜,故其色尚白,其事则金。

及文王之时,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,集于周社。文王曰:“火气胜。”火气胜,故其色尚赤,其事则火。

代火者必将水,天且先见水气胜。水气胜,故其色尚黑,其事则水。水气至而不知数备,将徙于土。”

所以当秦朝统一中国之后,自命自己为“水德”,改十月(亥月)为一年伊始。

从这段历史就可以看到,那个时候的学说,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充沛的武德,没有所谓的和平交接,对待敌对方,就是“消灭”,这就是“克”最初的含义。

后来的命理里面,吸收了很多克的这一层含义,所以就诞生了“刑妻克子”、“克夫”等等这些断语,这里的“克”确实就是“消灭”的意思。

但是呢,发展到后来,发现“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是人情世故”,中国人逐渐开始习惯“和气生财”之类的概念才开始传播开。放在五行上,就是“相生”的关系开始被重视起来。

“克”对应的也发生了概念上的革新。后面诞生的“克己奉公”,雍正写的“克尽农桑力,方无讥冻虞”,已经能看出来它不是“消灭、战胜”这种含义了,而是变成了“制约、限制、约束”(克己奉公,变成了限制自己的私欲,为大众、公事去考虑);以及“尽力”(克尽农桑力,就是让农业积极生产的意思),和之前的“克”已经天差地别了。

回到五行上,六亲里面“克我者为官鬼”,官星带来的性格特点,正是对自己的限制,对自己订立规矩的遵守,还有“帮人会尽力”的特点,正好对应后面诞生的两种意思。撑死了有一部分官星会带来“好胜心强”的情况。

当然如果是诞生在春秋战国、秦汉那个时候,命里官星多,多半确实是会“武德充沛”“动手动脚能力强”的。

命理发展到现在,“克”的含义用得最多的已经是后面几类,最初的“战胜、消灭”,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了。

从命理的口诀中也能发现这个变迁史,在明代之前的命理书中,“刑妻克子”、“克夫”、“克妻”这样的断语还比较多,到了明代、清代、民国,断语里和“克妻”、“克夫”、“克父”“克母”有关的已经越来越少了,它们逐步变成了民间很多讨生活命理师的口头禅。

明白了“克”的变迁史,其实也就明白了儒家很多思想的变迁史:孔子提出的“克己复礼”,里面的“克”还是消灭的含义,所以孔子就是要消灭当时的政治制度,回到周代的政治制度上。

到后世儒家提出“克己奉公”的时候,克就已经不再是消灭了,而是“限制自己”、“制约自己”,让自己把“公心”排在自己的“私心”之前,变成为大众谋福祉。因为“克”含义的变迁,很多学说诞生之初和发展到后世解读,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了。

而恰巧,我也是在领悟到“公心应该在私心之前”后,用了大半年时间我的命理水平才突破瓶颈,得到质的飞跃。当然这都是后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