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浦城:沧桑古道带您穿越千年历史

2025-07-04 23:02 来源:风向网 点击:

浦城:沧桑古道带您穿越千年历史

浦城位于福建省北端,踞八闽上游,界闽浙嵌三省,水流三江,为闽江、钱塘江、信江的源头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浦城先民不畏艰辛,不避险阻,辟出通过外省、外县的道路。虽然经时光流逝,但还是留不少保存完好的古道。

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感受有着悠久历史和深远文化的几条古道。


仙霞古道

巍峨雄峻的仙霞岭间,古道曲折盘旋。一条连接中原与福建地区最重要的通道,叫仙霞古道,又称江浦驿道,闽浙官路。其历史可追溯到汉建元三年(公元前138年)。据《汉书》记载:是年,汉武帝发兵攻闽越,兵分海陆两路,陆路越仙霞岭入闽。建元六年(公元前135年),汉军再次攻闽越,“兵未逾岭”,闽越王已陈兵岭上,后闽越王之弟馀善杀兄归汉,被立为东越王,在仙霞岭南麓兴建了汉阳城。

这条道路,也是福建物资出入中原的主要通道。明王世燃《闽部疏》载:“凡福之丝绸、避之纱组、泉之蓝、福延之失、福漳之桔、福兴之荔枝、泉漳之糖、顺昌之纸,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,下吴越如流水。”这条道路,沿途经过本县的盘亭乡、九牧镇、仙阳镇。名胜古迹有浮盖山、二渡关、木城关、梨岭、秀里村、渔梁岭、渔梁驿、练村、章家岭、黄巢寨、猫耳弄山、商周古窑群、西周土墩塞群、荣华山、西山故居、扑树桥等。

忠信古道

忠信古道为浙江入闽第二通道。忠信古村自浙江廿八都溪口村,东过筋竹村,再沿浮盖山东麓姚宅村向南进入浦城官路乡境内,再向南越笔路至忠信镇,有大路经仙阳至浦城。毕岭自官路乡起忠信镇村桥村止,长约7.5千米,此岭北坡缓,南坡陡,两面石砌古道保存尚好。现衢南高速公路连通此处。沿途名胜古迹有河村(北宋军事理论家何去非故里)、毕岭关、村桥古民居等。


苏州岭(泉山)古道

苏州岭(泉山)古道北自浙江江山市双溪口龙井坑村,翻越苏州岭南入浦城境,经忠信海溪村至忠信镇,有大路经仙阳至浦城。此道是仙霞岭未开通前闽浙大道。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上奏朝廷“东越王居保泉山,一人守险,千人不得上”,即指此地。南朝时,江淹被贬到吴兴(即今浦城)任县令,即取此道进入浦城,并留有《渡泉骄出诸山之顶》一诗描绘路经此处的奇险风光。现保存苏州岭(又名柘岭)石砌古道,自海溪村至苏州岭背,长约8千米,宽1.5-2米。近岭背山崖有摩崖石刻一方,高约2米,宽1米,为古代交通里程指示碑,因年久风化,文字滤不清。沿途名胜古迹有寨岭隘、泉山、闽江源头等。


夕阳岭古道

夕阳岭古道位于南浦街道西南15公里,临江镇东北5公里。根据夕阳禅寺后民国5年(1916)的摩崖石刻记载,唐天宝六年(747),西阳大守全景文伐山开道,以兵破之,置成守。在此有一条石砌古道保存良好,上下6千米,石阶长2.2-2.5米,宽0.45-0.5米。为古代中原入闽重要的陆上通道。在夕阳岭山顶,残存凉亭一座。亭为东西开口,风火墙硬山顶,南北纵墙,片石铺地。墙用青砖叠砌而成。青砖长30厘米,宽15厘米,厚10厘米。东门亦用青砖砌成,顶为半圆拱状。门上额书“贯日”,砖质凸刻,楷书。东门高3.03米,宽2.3米,厚0.43米。亭长6.3米,宽6.5米,高5.5米。夕阳岭古道在亭下穿越。

(甘跃华 周文倩 柳志勇)

来源:浦城新闻网